隨著現代化醫療儀器的廣泛使用,醫生應用聽診器的能力正在弱化,心臟超聲設備(心臟彩超機)檢查能提供解剖及功能信息,且無創。目前心血管科,心臟超聲檢查是最常用的最經濟的檢查。在很大程度上,已經取代了聽診器。
心臟彩超機、心臟超聲設備檢查應用原理分析
心臟超聲檢查是應用超聲回波反射等原理,診斷心血管疾病的一種非創傷性檢查技術,因圖像顯示方式不同主要分為M型超聲心動圖、二維超聲心動圖和多普勒超聲心動圖。前兩者顯示心臟、大血管的斷面形態結構和活動規律,后者還可了解心血管的血流動力學情況。
心臟彩超機、心臟超聲設備即將取代聽診器?
心臟超聲檢查系將超聲探頭置于胸壁、食管內,對立體的心臟進行無數切面掃描、綜合分析心臟各結構的位置、形態、活動與血流特點,從而獲得心血管疾病的解剖、生理、病理及血流動力學診斷資料。
心臟超聲能夠判斷各種瓣膜病的定位、定性、定量;確診復雜的先天性心臟病,為治療提供依據;確診心腔內腫瘤、贅生物、心包積液等;判斷心臟功能,可提供定量數據;可以發現心肌梗死后、心臟手術后并發癥;指導心包穿刺、先天性心臟病、瓣膜病等結構性心臟病手術。
實際上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,上述心臟彩超的很多功能都是由聽診器來完成的,正是由于聽診器的局限性,才促使了心臟超聲的進展。目前的大多數心臟超聲還比較巨大,移動起來不很方便,但是便攜式彩超機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,小的超聲已經跟筆記本電腦類似,可以隨身攜帶,甚至出現了手機大小的超聲探頭,通過藍牙與手機屏幕相連,真正做到了超聲的口袋化,如果價格能夠更低一些,完全有可能取代聽診器。
薛大夫認為:心血管醫生應該多多學習心臟超聲技術,最好能夠親自操作超聲。如果通過聽診器有很明顯的雜音,或者電診科老師做完超聲以后發現了明顯病變,可以再給病人做個心臟彩超檢查,感覺自己動手做彩超對于疾病的理解會有很大的提高,尤其是瓣膜疾病、心力衰竭、先天性心臟病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