彩超機檢測甲狀腺結節的彩超聲像圖變化多樣,良惡性特征交叉重疊,診斷具有一定挑戰性,但并非無規律可循。彩超科醫生應遵從正確的診斷思維,在全面了解患者病史的前提下,對甲狀腺及其周圍鄰近器官進行詳盡掃查,細心觀察結節特征和周圍組織結構,同時可結合其他影像學檢查結果,排除其他器官來源疾病,進而做出正確判斷。
甲狀腺結節在人群中發病率高達50%,其中5%~10%為惡性結節。過去的30年間,甲狀腺癌已成為全球發病率增加速率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,尤其引人注意的是,青少年人群發病顯著增加。超聲成像是診斷甲狀腺結節最主要的影像學手段,超聲引導下甲狀腺細針抽吸活檢(FNA)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最佳診斷手段,有報道其準確性可在90%以上。美國甲狀腺學會(ATA)2009年更新的《甲狀腺結節和分化型甲狀腺癌診治指南》里明確提出FNA的指征,主要包括超聲發現的具有可疑惡性特征的結節和不正常的淋巴結。那么何謂“具有可疑惡性特征”和“不正常的淋巴結”?
從甲狀腺結節超聲圖像細觀端倪
甲狀腺結節的超聲特征與良惡性評估
超聲表現低回聲、微鈣化、邊界不清或形態不規則,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血流信號增多、不規則等,惡性危險性增高。特別提出的是,沒有一項超聲特征為良性或惡性甲狀腺結節所獨有,需綜合分析進行鑒別。
單發與多發 以結節單發或多發這一特點判定良惡性已不可靠。 目前強調超聲檢查時應對每個結節的超聲特征單獨進行分析,以甄別多發結節中的惡性結節。
鈣化灶 約有10%結節內可見鈣化。 周邊環狀鈣化和粗大鈣化多見于良性結節,而砂粒體樣微鈣化更多見于惡性結節(圖1),特別常見于乳頭狀癌的原發灶及其頸部淋巴結轉移灶內。髓樣癌原發灶和頸部轉移結節內部也常出現小鈣化灶。
回聲水平 研究表明結節內部低回聲結節的惡性比例較高,而高回聲結節的惡性可能性較小,中等回聲結節則介于兩者之間。
周邊暈 周邊暈完整規則,則良性可能性大(研究表明該結節的良性可能性較惡性可能性高12倍),即使周邊為不完整暈,良性可能性仍較惡性可能性高4倍。但需要指出的是,15%~30%的惡性結節周邊也具有暈。因此,并不能單獨以結節周邊暈這一特征來判斷結節良惡性。
點狀強回聲伴彗星尾征 常為濃聚的膠質,是甲狀腺良性結節的特征性表現(圖2)。
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 常表現為三種模式:結節內部及周邊完全沒有血流信號;結節周邊有血流信號;結節內部豐富、雜亂分布的血流信號,周邊有或沒有血流信號(圖3)。前兩者多為良性結節的血流特征,后者通常為惡性結節的血流特征。